河北国防教育网>>军事博览>>

马岛战争中的“第四军种”

2020-08-20 11:25:12 来源:中国国防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image.png

英国民船在马岛战争中损失惨重,图为已改装为“准航母”的“大西洋运输者”号货船被反舰导弹击中起火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调集兵力、征用民船,组建特混舰队前往南大西洋,马岛战争随即爆发。战争历时74天,以阿军投降、英军重新夺回马岛控制权告终。英国的胜利,与动员征用被称为陆、海、空军之外“第四军种”的民用船队有紧密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力下降的英国为继续维护其国际地位和海外利益,决定将有限军费集中用于舰艇部队建设,压缩支援勤务舰艇部队规模,战时充分利用英国民船力量承担海上支援任务,作为海上作战力量的重要补充。

健全动员机构,完善动员计划。动员工作涉及军地多个部门,需统筹各部门工作,按照详细动员计划推进实施。在决定采取军事手段后,英国政府建立战时内阁,统一负责指挥组织工作。战时内阁核心主要由首相和三军首脑组成,人数虽不多,但机构精干、办事高效,指挥高度集中统一。军方和政府各部门以及军方内部协调一致,许多重大问题,包括征用民船等,均在阿军占领马岛后20小时内得到解决,为迅速组织特混舰队并离港出发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协调组织征用民船工作,英国政府专门成立海运国防顾问委员会和船舶防务咨询委员会。海运国防顾问委员会由海军副参谋长任主席,掌管民船应急动员事宜。船舶防务咨询委员会负责审议民船的设计、改装和征用民船的方法等。马岛战争中,英国先后动员征用或租用各种民船67艘,包括大型客轮和不足700吨的渔船、拖船,其中还包括9艘外国船只,总运力达101万吨,使特混舰队中作战舰艇与勤务支援舰船的比例达到1∶1.93。

动员组织严密,保障措施有力。战时利用民船并非易事,必须事前做好动员准备,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英国政府平时就将民船承担战时海上支援任务作为重要战备政策,专门制订战时征用民用交通工具的计划,规定政府可征用国营企业的全部交通工具,并与私营运输企业签订战时征用合同,与民船海员签订在合同期内须履行“前往任何地区服役”的契约。因此,各民船只要接到征用命令,都能按规定迅速应征,人员也无需另外调派。英国军方要求民船定期报告位置、航向和性能等情况,以便在战时依据战事和各民船实际情况,进行征用和调动。

战时民船按军事需要改装是保证战时征用的关键。为此,英国法律规定:应征民船在任何情况下,均须立即到指定港口报到并进行改装。军方与各民船共同制订战时改装计划,改装所需材料、设备储备在全国各重要海港和海军基地的造船厂中。为保障应征私营民船主的利益,英国还制定一系列补偿办法,由政府向船主支付租金,按月付租,若被击沉击伤,由政府负责赔偿。为保障民船海员利益,在民船进入战区后,向海员支付150%的工资,海员生活待遇、阵亡优抚待遇与士兵相同。

设计平战结合,改装省时省力。应征民船中,除邮轮外大都需进行技术改造,若在和平时期没有储备相当数量和规模的改装材料、人才和技术,一遇战事,想在较短时间和有限范围内满足高强度、高消耗的战争需求是不可能的。英国许多民船在设计建造时就考虑到平战两用,有的设有直升机平台用于起降军用直升机,有的设有修理车间和潜水装置,可承担海上维修和潜艇救援等任务。因此,这些民船稍加改装即适于执行作战任务。由于平时保留充足技术和人才储备,马岛战争中,有的大型民船花费极少时间便完成改装。如当时直布罗陀海军修造厂在接到命令后,派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赴意大利,登上停靠在那里卸客的“乌干达”号客轮,熟悉客轮情况,研究改装细节。待该船抵达直布罗陀海军修造厂时,改装方案已经完成。400余名工人立即按方案上船施工,仅用65个小时即改装完毕。滚装船“埃尔克”号在驶离英吉利海峡的开进途中,由陆军工程兵切割甲板、安装两门40毫米机炮完成改装,大大节省时间。

马岛战争中,由于英军远离本土作战,燃料和物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应征民船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战争期间,应征民船为特混舰队进行约2000次海上补给,运送1.5万个货包和其他物资,其中油船运送燃料1500次。油船队始终使特混舰队的油料储备保持在50万吨以上。为此,大部分应征民船都进行过多次横越大西洋的航行。

英国利用民船组成的“第四军种”,支撑起一个庞大浮动的后勤基地,有效保障了英军在远离本土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实施作战、登陆并最终取得胜利。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1984年度国防报告中论述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时说:英国之所以取得胜利,至少部分是由于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征用民船进行必要改装并很快完成装船任务,我们必须确保美国拥有类似海上支援能力。


来源: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