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防教育网>>新闻资讯>>

盐山县九旬抗美援朝老战士捐赠珍藏70年的战利品

2020-10-23 10:41:50 来源:河北国防微信公众号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10月12日,河北省盐山县国教办一行4人,专程来到小营乡曾小营村抗美援朝老战士张洪升家里。今天,他们要在老人家里见证一个特殊仪式,90岁高龄的张洪升老人将珍藏的抗美援朝战利品——一条美军毯子,捐赠给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人还把在部队时使用的一个大皮箱,一同捐献了出来。

走进老人简朴的家里,张洪升老人热情招呼客人坐下,老人的儿子向大家简单介绍老人的情况。张洪升1930年出生,1947年参军,1950年入朝作战,在志愿军20军179团任班长,参加过两次大的战役,1951年回国任某部排长,1955年退役返乡。

说话中,张洪升老人从早已准备好的一只旧皮箱里,拿出一条军毯来,一边抚摸着泛着白的军毯,一边回忆起70年前的往事。老人虽然口齿已经不太清楚,记忆断断续续,但清晰的记得这件战利品的来历。

张洪升老人说,1950年10月,他所在的部队跨过鸭绿江,两个月后,部队奉命参加东线长津湖地区作战。当时,他们冒着大雪、翻山越岭,赶到集结地,抢占有利地形,切断长津湖地区美军的退路,阻击敌人的增援,围歼敌人。一次,张洪升所在连设伏一支美军运输队,志愿军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冰天雪地里埋伏了近一天,在快要冻僵的时候,一支由6辆军车组成的美军车队进入了埋伏圈。

随着连长的一声枪响,四面响起了枪声和冲锋号声,看到从天而降犹冲猛虎下山的志愿军,美军一下子被打懵了、吓懵了,稍作抵抗就跑的跑、降的降,战斗不到30分钟就结束了。

张洪升和战友们打扫战场时,发现美军车上满载的是军需物资,有棉衣、棉裤、军毯等,这可真是雪中送炭,把志愿军官兵乐坏了,因为当时我军最缺的是食品和御寒物品。张洪升老人回忆说:“十二月的朝鲜太冷了,温度在零下40度,我军缺衣少食,美军装备好,但他们怕死,一遇到‘硬骨头’志愿军,不是逃跑就是投降。”老人想起当年的战斗生活,话语利索了,“我当时年轻,机智灵活,参军打了几场大仗没受伤。朝鲜那场长津湖战役,很多战士不是因战负伤而是冻伤减员,有的冻死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我的脚也冻伤了。”

说着话,张洪升老人挽起裤腿,让大家看他被冻伤的脚趾,经过几十年的岁月磨砺,老人脚上冻伤的疤痕仍历历在目,可以想象当时志愿军作战环境是多么恶劣。由于张洪升在战斗中作战勇敢,战后连长奖励了他一条美军的军毯。“这是战场最好的奖品了,美军的军毯虽然单薄,但特别暖和,白天背在身上,晚上当被盖,时刻不离身。”

这期间,志愿军入朝作战时间较短,还没有完善的后勤部队,后勤补给非常难。部队所在朝鲜东部山区,人烟稀少,山高林密。在严寒的冬天,别说作战,能生存下去都是奇迹。在饥寒交加中,连长鼓励战士们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严寒,发动大家想办法抵御严寒,战士们把毛巾、军毯、棉被、雨衣等一切能御寒的东西,包裹在身上,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一天晚上,天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西北风呼呼地直叫,张洪升和战友们守在阵地上,防备美军偷袭。雪花直往战士的脖子里钻,战士们蹲在用冻土块筑成的战壕里,张洪升和另外一名战友合着把军毯披在身上挡风雪,端着枪目不转睛盯着前方。半宿过去,露在外面脚上的鞋袜早已冻在了一起,手指冻得拉不开枪栓,但张洪升和战友们仍保持着清醒,百倍警惕。

拂晓,敌人的进攻开始了。密集的炮弹落在阵地上,巨大的爆炸声,尖锐的呼啸声响成一片。弹片、树枝、石块、黑色的雪团……飞溅起来,又被浓烟所掩盖。在连长的带领下,张洪升和战友们毫不畏惧,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在这场连续几天的战斗中,张洪升靠着这条军毯在雪地里保存了体力,奋勇歼敌,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正是有这条军毯御寒,我除了脚外,其他部位没有冻伤,我能安全回国,军毯有很大功劳,回国时我将它带回来了,复员时买了只皮箱把它放里面带回了家。”回家后,过段时间老人就让家人把军毯拿出来晾晒、看看。

张洪升老人说,乡亲们对我说这是宝贵“财富”,放好留给后代子孙,给他们讲一讲它的故事。可我老了,不留了,也讲不动了,把军毯捐给国家吧。“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教育更多人。告诉年轻人,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好好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

70年过去了,这条军毯弥漫的弹药焦味早已散尽,但是老人和那些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的生命轨迹,如绚烂绽放的时代符号,早已薪火相传,铸成永恒。

来源:河北国防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何晨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